11月17日,由东吴智库和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江苏基础教育发展新优势”暨第三十期东吴智库学者沙龙在苏州大学红楼217会议室成功召开。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顾月华,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建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周少华,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主任杨晓哲,苏州市教育局大数据管理处(宣传与信息处)四级主任科员姜栋,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特级教师、省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周迎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博士宗序连,苏州清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奇峰,科大讯飞教育大模型产品部总经理韩萌,苏州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陈国安,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董晓惠,苏州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东吴智库研究员张佳伟,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帆,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郭小月应邀参加。此次沙龙由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尚书主持。
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建林致辞,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江苏基础教育发展新优势》作为我校省重点智库课题,聚焦生成式AI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具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形成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成果,为江苏省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
随后,课题负责人张佳伟介绍汇报了课题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进展。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周少华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之初探》为题,详细介绍了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大健康领域的应用将为基础教育创新实践提供可行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杨晓哲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以高品质课堂智能分析为例》为题,具体讲述了高质量课堂智能分析AI Classroom系统的应用实践。他认为,AI技术将从微观化话语的维度、中观行为的层面等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学情分析,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 |
在案例分享环节,清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奇峰详细介绍了清睿智能自主研发的“AIGC教学资源库”及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科大讯飞教育大模型产品部总经理韩萌分享了科大讯飞基于大模型,在探索“人机共创”智能教师的未来教育景观上的实践。
![]() |
在圆桌讨论环节,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深入讲解了AI赋能优质作业服务、教育质量检测、学生素养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等七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应用场景。并剖析了人工智能在区域教育决策、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学生个性化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周迎春表示,应积极探索在大语言模型(LLM)赋能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在AI学习伙伴的助力下以更高视野审视多维世界,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认知基础。省教科院宗序连博士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教学决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教师与智能系统的优势互补,推动人机协同下的决策更高效、更优质。
![]() |
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课题的重要价值。她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工具。高校作为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必须主动承担起职前教师培养的重任,为未来教师注入信息化思维,全面提升“数智”能力。顾月华强调,课题组应抓住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机遇,立足江苏教育实际,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创新路径,形成高质量的阶段性政策建议报告,为江苏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科学支撑,助力建设具有时代特色和区域引领性的教育强省。
东吴智库学者沙龙是人文社会科学处和东吴智库精心打造的专题学术沙龙,旨在营造智库学术氛围,凝聚学者研究力量,提升智库政策建言水平,培育智库研究新锐力量,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十期。此次沙龙交流分享了最新的AI教育应用案例和研究成果,促进了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交流,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奠定了基础。